
什麼是Foodie Call
他不是想約你,是想蹭一頓飯?
2025 Jun 20 戀愛心理學
- 故事
- 什麼是 Foodie Call?
- 為什麼會有這種行為?
- 心理師的提醒
- 結語
故事
有一位來談的年輕女孩跟我說:「老師,我最近約會越來越累……因為我發現,對方不是想認識我,而是想找人請吃飯。」
她曾和某位在交友軟體認識的對象出去幾次。每一次,對方都選昂貴的早午餐餐廳,不太聊天、沒什麼情感交流,一吃完就說自己要趕行程。
幾次下來,她才驚覺:「他根本沒興趣,是為了這頓飯。」 這不是個案,而是一種在數位約會時代越來越常見的現象──Foodie Call。
什麼是 Foodie Call?
「Foodie Call」是個俏皮但帶點諷刺的用詞,來自「Booty Call(性約會來電)」的變形,意思是: 一個人假裝想認識你、和你約會,其實只是為了讓你請他吃飯。
這種行為在國外調查中甚至發現:
- 23%~33% 的女性承認曾為了免費的一餐而接受約會邀請
2.在 TikTok、Threads 上,也出現許多公開分享「吃飯約會攻略」的內容,讓原本該是建立關係的行為,變成了一場精密算計的交易。
為什麼會有這種行為?
1. 來自經濟壓力的變形因應
在物價飛漲、早午餐動輒五六百元的城市生活中,部分人將「約會吃飯」當成省錢管道,這看似聰明,卻也讓人際互動變得功利與冷漠。
心理學稱這種行為為 工具性互動(instrumental interaction)——關係變成達成某種目的的手段。
2. 黑暗三角人格特質(Dark Triad)
根據 2019 年一篇刊登於《社會心理與人格科學》期刊的研究發現: 擁有自戀、操控性強(馬基雅維利主義)與低共情(精神病特質)者,更可能從事 Foodie Call 行為,且認為這是「可以接受」的。
這表示,有些人其實知道這樣的行為並不誠實,卻仍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交換」。
3. 內在匱乏與「被請」的價值補償
從心理師的角度來看,有時候這背後也可能藏著潛在的「價值補償心理」: 「我平常很少被重視,至少他願意請我吃飯。」 「我也不覺得自己值得被好好對待,吃頓飯就好了。」
這不是單純的貪小便宜,而是將「被照顧的需求」錯置在食物與金錢上。
從關係的角度來看,Foodie Call 傷害了什麼?
信任感:你不再知道,對方是為你而來,還是為了餐桌上的牛排而來。
親密建立的機會:當目的不一致時,再多次的約會,也走不出表面。
價值觀的錯位:愛情變成交易,而不是關係。
心理師的提醒
無論你是曾經被 Foodie Call 的人,或是曾經做過這件事的人,都值得停下來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希望建立的是什麼樣的關係?我願意真誠付出,還是只想短暫獲得?」
真正健康的情感關係,不是誰請客,而是彼此是否真心想在一起、共享當下。
結語
在這個滑動成愛、快速匹配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放慢腳步,重新思考約會的本質。不要讓一頓飯,成為情感信任的代價。
想學會怎麼辨別曖昧陷阱?怎麼在一開始就看清關係的真實面貌?
歡迎訂閱《蓁愛惠客室》的免費電子報

蓁愛惠客室-Joyce心理師
😍婚姻陪跑教練,提供每週社團諮詢。
😎及早發現婚姻中的潛在問題,讓你們在婚姻經營中無障礙。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獲取更多實用的婚姻經營訣竅,持續提升婚姻品質。立即訂閱,與我們一起共創幸福家庭! 💌💖。
歡迎訂閱電子報,我們會送「如何改變批判性思維? 重新發現自我和提升幸福感」電子書給您!
立即使用Line預約諮詢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