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遺憾到勇敢,人生的下半場才正要開始
誰說中年只能將就?我在 45+ 的年紀,再次挑戰博士!
2025 Sep 14 中年女性自我成長
- 前言
- 曾經放下的夢想
- 重啟旅程的勇氣
- 從夢想到品牌的連結
- 給 45–60 歲女性的啟發
- 回望這段路
前言
「夢想不會過期,只要你願意,隨時都能重新打開。」
我很喜歡這句話,因為它不只是座右銘,而是我生命的真實經歷。
年輕的時候,我其實已經踏上博士的道路,甚至順利取得博士候選人資格。那時候,我帶著滿腔熱情,準備要完成論文,走向學術研究的高峰。但生活的轉折總是來得突然——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全心投入,於是我暫時放下學業,專心成為一個母親。
那一停,就是好多年。
博士學位,成了我心中未竟的夢。
直到走進中年,我才再次聽見夢想的呼喚,鼓起勇氣對自己說:是時候,給自己另一個挑戰。
曾經放下的夢想
當年,我對心理學有無比的熱愛。博士課程的日子雖然艱辛,卻讓我覺得自己不斷在突破。當我取得博士候選人資格時,那份成就感無以言喻。
然而,孩子的需要放在眼前,母親的角色讓我明白,愛的選擇有時候就是取捨。我選擇了放下,因為孩子的成長無法等。
但那段放下的經歷,也在我心裡留下一個缺口——那個缺口不是遺憾,而是一個提醒:有些夢想會沉睡,但它們並不會消失。
重啟旅程的勇氣
隨著孩子長大,我的生活重心逐漸轉移。這些年,我持續在心理師的專業上累積經驗,陪伴了許多家庭與伴侶,見證他們走過創傷與掙扎。但在內心深處,我仍然渴望完成那個未竟的夢。
直到有一天,當天我與一位大學個案會談,我鼓勵她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夢想,她突然問我:「老師,妳有夢想嗎?妳曾經堅持夢想嗎?」那一句看似平淡的話,卻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塵封已久的心門。 我突然意識到,如果我一直把夢想放在心底不去行動,那份遺憾將永遠存在。而此刻,人生已經給了我另一個機會。於是,我報名、準備、參加面試,再次走進博士班。
中年的博士生活
進入博士班,挑戰接踵而來。大量的閱讀、嚴謹的研究設計、與教授的辯論討論,都讓我重新感受到學術的重量。
但這一次,我的身分不同了:我是心理師、母親,也是中年學生。 白天,我要傾聽個案、承擔責任;夜晚,我是學生,要沉浸在文獻和研究中。許多夜晚,孩子睡了、家務結束後,我才打開電腦,專注在那些密密麻麻的英文文章上。
有時候累得撐不下去,我會泡一杯咖啡,提醒自己:這是我給自己的挑戰,也是我向生命交出的答卷。
從夢想到品牌的連結
這段博士旅程,對我來說不只是個人挑戰,更是我「靈性知性生活陪伴師」品牌的核心印證。
因為我深深明白:
夢想可以延遲,但不會過期。許多 45–60 歲的女性,都曾經因為家庭、婚姻、孩子,把自己的夢想暫時放下。但放下不等於失去。
中年可以重新出發。不論是學習新技能、建立人際圈、投入熱愛的事業,還是單純學會「好好愛自己」,都能在這個階段展開。
你的生命厚度,就是你的力量。年輕時,我的博士夢是為了理想;如今,我的博士挑戰是為了讓專業與人生經驗結合,帶來更深的智慧。
這也是我想陪伴熟齡女性看見的真相:你的故事,就是你最寶貴的資源。
給 45–60 歲女性的啟發
親愛的妳,也許妳正在經歷相似的階段:孩子逐漸長大,婚姻進入平淡,生活看似穩定卻有一絲空洞。妳可能問自己:「我的價值在哪裡?我還能為自己做什麼?」
我想告訴妳:答案就在妳的心裡。
如果妳願意去聽,夢想的聲音依然在。它或許不是博士學位,也許是一門想學的才藝、一個想去的國度、一份想完成的作品。當妳敢於給自己一個挑戰,妳的人生就會重新綻放。
回望這段路
有人問我:「這麼辛苦,值得嗎?」我的答案是:值得。
因為博士班不只是學術的歷程,它是我對生命的一次回應。
它提醒我:
- 初心可以被放下,但也可以被拾回。
- 夢想會被延遲,但不會過期。
- 中年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
「重拾夢想的旅程,永遠不嫌晚;當妳再次啟程,世界也會為妳讓路。」
作為一名靈性知性生活陪伴師,我走在自己的博士旅程上,也願意陪伴妳走在妳的夢想之路上。
因為我深知,每一個 45–60 歲的女性,都有權利把內心的渴望重新點燃,讓生命再次閃耀。

🌸 蓁愛惠客室 ‧ Joyce 靈性知性生活陪伴師 🌸
✨ 陪伴 45–60 歲女性,走出內耗與依附,重新找回心靈安定與豐盈。🙌 我會用心理學 × 靈性智慧,陪伴妳看見: 「中年不是將就,而是新開始。」
🌿 訂閱即贈專屬電子書: 《如何轉化批判思維?重新發現自我與提升幸福感》 讓妳在熟齡階段,重新連結內在力量,開啟更自在、更豐盛的人生旅程。
👉 立即訂閱,和我們一起走在自我成長與靈性覺察的道路上。
立即使用Line預約諮詢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