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完美才是好媽媽:心理師給妳的一封溫柔提醒
2025 May 12 心理學
- 給媽媽的一封信
- 🌱什麼是「夠好的母親」?
- 🧠媽媽不是完美的,也不用是非凡
- 🏃♀️適度的「挫折」,是給孩子成長的禮物
- 💗做「夠好媽媽」的3個溫柔提醒:
- 🎁寫在最後:
給媽媽的一封信
親愛的媽媽:
不是只有母親節才該被看見,這封信為妳而寫
身為一位心理師,也是一位已經走過孩子成長路的媽媽,我常常聽到許多媽媽這樣說:「我是不是不夠好?是不是哪裡做錯了?」
我們總是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一切。但你知道嗎?在心理學大師溫尼考特(Winnicott)眼中,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一位「完美媽媽」,而是一位夠好的母親(Good Enough Mother)。
🌱什麼是「夠好的母親」?
溫尼考特說:「夠好的母親,不是時時刻刻滿足孩子所有需求的人,而是能提供孩子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能探索自我與這個世界的人。」
這句話的意思是,媽媽不是要做超人,也不是要隨時完美應對孩子的情緒、功課、未來,而是:
- 在孩子需要時願意陪在身邊
- 在孩子跌倒時不是馬上抱起來,而是陪他站起來
- 在孩子生氣時能說:「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我在這裡」
你給的不一定是答案,而是信任與陪伴。這,就是「夠好」。
媽媽不是完美的,也不用是非凡
我們這一代的媽媽,壓力很大——
被社群媒體洗版的「超完美媽媽」形象追著跑:餐桌永遠擺得像美食節目、孩子課業樣樣精通、情緒管理滴水不漏…
但這不是現實,也不需要是目標。 其實,孩子也需要看到媽媽會累、會有情緒、有時候也不太會煮飯。
因為這樣,他才知道——人可以不完美,但依然值得被愛。
🏃♀️適度的「挫折」,是給孩子成長的禮物
在教育現場我觀察到,很多媽媽都不忍心讓孩子吃苦,生怕他們受傷、失敗、受挫。
但其實,我要告訴你「適度的挫折」是孩子建立自信的重要練習。
就像我曾經讓孩子參加體能訓練課程——每次練到一半就想放棄,滿身大汗、喘不過氣,說:「我做不到了!」
可是他還是撐過去了,做到最後那一下時,他笑得特別燦爛。
這就是挫折的禮物:讓孩子學會耐力、目標與相信自己可以。
但如果訓練太嚴苛、挫折太過頭,就像教練一直罵、設下不可能達成的要求,那就會反效果。
所以,媽媽要做的不是替孩子排除所有困難,而是判斷——這個困難,是孩子可以練習的,還是已經太過了?
💗做「夠好媽媽」的3個溫柔提醒:
✅ 1. 允許自己不完美,才能讓孩子接受他自己也可以不完美
我們常常希望自己不要犯錯,事事周到,才不會讓孩子受傷。
但你有沒有想過,當媽媽願意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是在告訴孩子:『你也不必是完美小孩,才能被愛。』
這樣的家庭氣氛,讓孩子從小就明白——錯誤不是羞恥,而是學習的一部份;跌倒不是失敗,而是成長的路徑。
✅ 2. 陪孩子面對困難,而不是急著幫他解決困難 看到孩子痛苦、遇到挑戰時,媽媽的直覺總是想趕快出手幫忙。
但有時候,幫得太快,反而剝奪了孩子「自己面對」的機會。
陪伴,不是代打,而是站在他旁邊,看著他咬牙堅持、跌倒再起,並在必要時伸出手扶他一把。
這樣的經驗,才會在他心裡留下:「我可以做得到,我不是一個人」的深層力量。
✅ 3. 練習說:「我做得到的我來幫你,其他部分我們一起想辦法」
這句話,看似簡單,卻是一種尊重孩子能力、又不推卸媽媽責任的成熟回應。
它讓孩子知道:媽媽不是全知全能,但媽媽願意陪你找出路,願意和你一起扛。
這樣的對話,像是一種心與心的合作邀請,幫助孩子從依賴走向自主,也讓你們的親子關係不再是命令與
服從,而是理解與支持。
🎁寫在最後:
親愛的媽媽, 當你願意做個「夠好的母親」,你同時也在教孩子一件事——人生不必完美,也可以活得很有力量。
不只是母親節,每一個你努力過的日子,都值得被看見與肯定。
請記得時不時給自己一個擁抱,輕輕說一句:「我已經做得很好了。」
孩子會記得的,不是你做了多少事,而是你一直都在。
給仍在學習、也正在陪伴的你
一位資深心理師,也是一路走來的媽媽 Joyce 敬上 💖

蓁愛惠客室-Joyce心理師
😍婚姻陪跑教練,提供每週社團諮詢。
😎及早發現婚姻中的潛在問題,讓你們在婚姻經營中無障礙。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獲取更多實用的婚姻經營訣竅,持續提升婚姻品質。立即訂閱,與我們一起共創幸福家庭! 💌💖。
歡迎訂閱電子報,我們會送「如何改變批判性思維? 重新發現自我和提升幸福感」電子書給您!
立即使用Line預約諮詢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