蓁愛惠客室
0
  • 登入
  • 關於Joyce心理師
  • 服務與課程
  • 蓁選.生活療癒鋪
  • 部落格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 線上課程
  • 活動
  • 註冊
  • 登入
  • 0
蓁愛惠客室
  • 關於Joyce心理師
  • 服務與課程
  • 蓁選.生活療癒鋪
  • 部落格
  • 最新消息
  • 聯絡我們
  • 線上課程
  • 活動
部落格
  • 文章總覽
  • 分類
  • 夫妻溝通 (27)
  • 親子溝通 (7)
  • 旅遊雜記
  • 研究雜記 (5)
  • 心理測驗 (11)
  • 戀愛心理學 (17)
  • 心理治療 (7)
  • 心理學 (13)
  • 蓁愛溝通影音集 (27)
夫妻溝通 (1) 非語言溝通能力 (0) 解決衝突的技巧 (0) 開放且尊重的溝通環境 (0) 夫妻財務衝突 (1) 夫妻金錢觀 (1) 另一半 (1) 愛情心理學 (1) 夫妻非暴力溝通 (1) 財務衝突解決 (1) 迴避型依戀人格 (1) 與迴避型依戀人格伴侶相處策略 (1) 創傷治療 (1)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1) 失親兒少 (1) 夫妻正向溝通技巧 (1) 夫妻關係破裂 (1) 拯救夫妻關係破裂 (1) 被洗腦 (1) 從眾心理 (1) 理想化與完美主義 (1) 認知失調 (1) 戀愛心理學 (1) 出軌 (1) 肉體出軌 (1) 精神出軌 (1) 自私 (1) 冷酷無情 (1) 廉價的人 (1) 為何過度在意他人想法 (1) 應用吸引力法則 (1) 多巴胺詞彙 (1) 說謊心理學 (1) 心理師媽媽 (1) 感情備忘錄 (1) 男女投資行為 (1) 投資心理認知偏誤 (1) 如何讓女生喜歡你 (1) 互惠原則 (1) 缺愛性格 (1) 親子性教育 (1) 什麼是容貌焦慮? (1) 職場霸凌對身心、工作績效的影響 (1) 如何建立友善職場環境 (1) 接受與承諾療法(ACT) (1) 正念練習 (1) 受霸凌者如何自救 (1) 進入親密關係 (1) 依附理論 (1) 斷厓式分手心理創傷 (1) 斷厓式 (1) 認知負荷 (1) 社交焦慮 (1) #aten101 (1) Louis Lin (2) aten101 (1) 非暴力溝通 (1) 伴侶缺乏安全感 (1) 金錢價值觀溝通 (1) 職場霸凌創傷 (1) 離婚偏見 (1) 感情邊界感 (1) 情感邊界感的危機 (1) 重燃夫妻感情火花 (1) 單親老爸想再婚 (1) PUA (1) 深度聊天 (1) 失智症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失親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影響:探討性別與年齡的不同

失親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影響:探討性別與年齡的不同

2024 Oct 31 研究雜記

在夜空下,星星閃爍, 我靜靜坐著,心裡有個空洞。 爸爸的笑聲,媽媽的溫暖, 如今只剩下回憶的孤單。

  • 何謂失親兒少?
  • 喪失父母對兒少的影響
  • 失親與兒少年齡差異
  • 失親與婚姻狀況差異
  • 性別在喪親中的表現

何謂失親兒少?

失親兒少,是指因為父母雙亡、父母單方死亡或失蹤而失去家庭主要照護者的兒童和青少年。這些孩子可能面臨情感、心理、經濟和社會上的挑戰,因為他們失去了在成長過程中提供穩定和支持的父母。各國和地區對失親兒少的定義可能略有不同,但其核心是孩子因家庭變故而需要額外的幫助和支持來度過困難的時期。

喪失父母對兒少的影響

失去父母對青少年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根據2023年一份後設分析研究,青少年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經歷各種問題: 

 行為反應: 睡眠問題 易怒、憤怒 難以與人相處 有些甚至會感到非常悲傷、恐懼和內疚,甚至有自殺的念頭 。

 心理反應: 青少年可能會表現出更多的憤怒、哭泣和震驚,有時甚至需要住院治療。 焦慮和抑鬱狀況尤為明顯,尤其是那些與父母關係不佳的青少年。

 身體反應: 神經緊張、內疚和極端恐懼 嚴重失眠和易怒。

學校表現:   學業成績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和適應困難是失去父母後常見的問題

家庭動態:   有時家庭中會出現酒精問題或心理問題,幸存的父母或監護人扮演重要角色。很多青少年會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成為“孩子家長”

失親與兒少年齡差異

根據研究顯示兒少喪失父母的年紀會影響其適應狀況,通常年輕人比中年人更容易受到失去父母的影響(Hayslip et al., 2015)。青少年在失去親人時的感受很複雜,尤其是當他們同時經歷悲傷和青春期的變化時(Farella Guzzo & Gobbi, 2023)。這就像在一個人正在學習騎自行車時,突然被告知要同時學會游泳,兩個挑戰讓他們感到更加困難。

例如,一個15歲的女孩失去了她的父親。她不僅要面對失去親人的痛苦,還要適應青春期的變化,比如情緒波動和社交壓力。這種時候,她可能會覺得很孤單,難以向朋友或家人傾訴。

失親與婚姻狀況差異

單身或分居的人也比已婚的人更容易受到影響。這是因為年輕人多數還是單身或分居,而中年人多數已婚(Hayslip et al., 2015).。

例如:小明與阿強 小明是一個年輕人,還沒有結婚,也沒有女朋友。當他爸爸過世時,他感到非常孤單和無助,因為他沒有其他親密的人在身邊支持他。相比之下,阿強是一個中年人,他已經結婚,當他的爸爸過世時,他的妻子和孩子給了他很多支持和安慰,讓他感覺不那麼孤單。

顯示了年輕人和單身或分居的人,在面對失去父母時,可能會感到更難應對,因為他們缺乏來自親密伴侶的支持。希望這樣的解釋能幫助你理解這個問題。

性別在喪親中的表現

男生和女生在悲傷中的一些典型表現(Carver et al., 2014): 

 1.       情感表達:

 o    女生:通常會更多地表達情感,比如哭泣和情緒宣洩。她們可能會哭得更多,也可能會長時間感到悲傷。 

 §  例子:小美在奶奶去世後經常哭泣,對朋友們說自己很難過。 

 o    男生:往往表現出較少的情感表達,會把情感藏在心裡,不容易表露出來。 

 §  例子:小明在失去爺爺後很少哭泣,也很少跟別人談論這件事。 

 2.       心理健康與自我感知: 

 o    女生:在經歷喪失後,通常會報告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或憂鬱,並對學業表現有較負面的看法。 

 §  例子:小紅在失去父親後感到非常焦慮,覺得自己很難專心學習。 

 o    男生:雖然不會像女生那樣頻繁表達情感,但可能會默默承受孤獨和抑鬱。

 §  例子:小華在媽媽過世後變得沉默寡言,常常獨自一人待著。 

 3.       家庭動態:

 o    女生:常常在家庭中承擔更多責任,比如照顧家庭成員。 §  例子:小麗在失去母親後,開始承擔更多家務和照顧弟弟的責任。

 o    男生:即使也會感受到家庭的變化,但通常不會主動承擔照顧者的角色。 §  例子:小剛在父親去世後,主要依靠媽媽照顧家務。

 4.       應對方式: 

 o    女生:可能會避免直接面對悲傷,選擇逃避,這可能會導致抑鬱。 §  例子:小芳常常看電視或玩手機來分散注意力,不願意面對失去的痛苦。

 o    男生:通常會選擇隱忍,不讓自己顯得脆弱。 §  例子:小強雖然內心很難過,但總是強迫自己看起來很堅強,不讓別人知道。 

 5.       社會支持與孤獨感: 

 o    女生:通常能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比如朋友和家人的安慰。 §  例子:小玉在失去叔叔後,朋友們常常陪她聊天,讓她感到被支持。

 o    男生:可能會感到更加孤獨和抑鬱,因為不容易向別人尋求幫助。 §  例子:小志在失去姑姑後,不太願意跟朋友們說起這件事,感到非常孤單。

 6.       文化影響:

 o    女生:社會通常鼓勵女生表達情感,哭泣和尋求支持被視為正常。 

 o    男生:社會往往期望男生堅強,不輕易表露情感,這讓他們在面對悲傷時更加內斂。 

 總結: 女生往往會更多地表達她們的悲傷,而男生則可能會選擇隱忍。這些差異不僅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還會對他們的家庭和社交關係產生影響。希望未來有更多的研究來了解這些差異如何影響青少年在失去父母後的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Carver, K. S., Hayslip Jr, B., Gilley, A., & Watts, J. (2014). Influences on grief among parentally bereaved adults. OMEGA-Journal of Death and Dying, 69(2), 105-116.

Farella Guzzo, M., & Gobbi, G. (2023). Parental death during adolescenc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MEGA-Journal of Death and Dying, 87(4), 1207-1237.

Hayslip Jr, B., Pruett, J. H., & Caballero, D. M. (2015). The “how” and “when” of parental loss in adulthood: Effects on grief and adjustment. OMEGA-journal of Death and Dying, 71(1), 3-18.


惠嘉心理師
 

蓁愛惠客室-Joyce心理師

😍婚姻陪跑教練,提供每週社團諮詢。

😎及早發現婚姻中的潛在問題,讓你們在婚姻經營中無障礙。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獲取更多實用的婚姻經營訣竅,持續提升婚姻品質。立即訂閱,與我們一起共創幸福家庭! 💌💖。
 
歡迎訂閱電子報,我們會送「如何改變批判性思維? 重新發現自我和提升幸福感」電子書給您!
立即使用Line預約諮詢課程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別再讓穿著,讓婚姻變得無聊。

人要衣裝,穿得美穿得帥,會幫自己的婚姻加分。

  • 2025 Jun 28

出席2024年美國心理學會年會:開拓國際視野|成為更專業的心理師

我去美國西雅圖參加2024年第132屆美國心理學會(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 2024 Nov 23

心理師教你6招,不再在乎別人怎麼看你

「過度在他人想法」、「心好累」心理師教你六招 不再在乎他人想法

  • 2024 Nov 07

不是完美才是好媽媽:心理師給妳的一封溫柔提醒

資深心理師鼓勵天底下的媽媽做個夠好的母親就好

  • 2025 May 12

如何幫助容貌焦慮患者?四招接受與承諾治療法提升自我接納

容貌焦慮者不求救的原因,他們的心裡和情感痛苦,運用四招「接受與承諾療法(ACT)」來處理有容貌焦慮的患者。

  • 2024 Nov 28

感情走得久,不靠忍耐,是靠「這件事」

儀式感,不是形式,也不是矯情。它是一種有意識地創造連結的行為,是你在忙碌生活中對彼此說:「你依然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人。」

  • 2025 Mar 31
 

 

蓁愛惠客室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00227489

 

 

About me

我是Joyce,一位擁有超過20年經驗的資深愛情婚姻心理師。在這些年裡,我幫助了無數人解決感情問題,找到心靈伴侶,並建立幸福的婚姻關係。 現在,我將這些寶貴的經驗和知識濃縮成一系列幸福婚姻指南和線上課程,專為30歲以上的已婚男女設計。

Contact me

 Email: huichia1213@gmail.com  

 訂閱《蓁情說愛》電子報

立即使用Line預約諮詢

 隱私權政策
 退費政策

退換貨說明

 

本網站所刊載的所有文章、圖片及其他內容均為本網站所有,受著作權法保護。未經本網站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轉載或使用本網站的內容。若需引用或使用本網站的資料,請聯繫我們以獲取授權。感謝您的理解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