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不再是失敗:揭開單親家庭的偏見與優勢
2025 Jan 10 戀愛心理學
- 前言
- 離婚與單親的偏見
- 離婚的好處
- 結論
前言
近年來,台灣的離婚率持續攀升,根據內政部統計,2023年的粗離婚率為2.3‰,約每1000人就有2.3對夫妻離婚。放眼全球,美國離婚率約為2.7‰,南韓為2.1‰,日本為1.8‰。數據顯示,離婚已成為現代社會不可忽視的現象,但大眾對離婚家庭仍存有諸多誤解與偏見。這不僅影響了離婚者本人,更對單親家庭造成了不必要的壓力。
我的碩士論文是探討離婚對國小孩子的影響,研究結果確實發現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心理有影響,而且越小的孩子經常有被拋棄的感覺。不過後來我有機會輔導家暴婦女與離婚夫妻,以及在國中小現場接觸各類型的單親小孩。我發現很多人對於離婚存有偏見,導致許多受暴婦女明知處在一段有毒的關係,卻仍堅持死守婚姻。她以為只要犧牲自己的幸福,讓孩子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庭,不會被嘲笑為單親家庭。
這樣的偽單親真的對孩子最好嗎?當我有機會與在家暴家庭長大的小孩諮商,從他們的述說,應驗我所認知的童年創傷理論,童年創傷對於孩子的人格、情緒、人際關係和學業的影響真得太大了。正因如此,我覺得離婚若能讓孩子遠離暴力,這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選錯對象造就一段痛苦的姻緣,妳不需搭進自己與小孩的人生,結束婚姻並共同擁有小孩也是一個可以選擇的選項。接下來我想來聊一聊離婚的偏見。
離婚與單親的偏見
在臨床工作中,我經常聽到許多對離婚的負面觀點。有人認為「離婚的人一定是不夠努力」,彷彿婚姻的破裂全是當事人的過錯;也有人說「離婚會害慘小孩」,認定單親家庭的孩子必定失序或有行為或心理問題。更有人對離婚者貼上「失敗者」的標籤,特別是女性,常被視為「二手貨」或「不完整的人」。有些人則認為「寧可忍耐也不要離婚」,導致許多人在不健康的婚姻中煎熬。還有一種偏見是「離婚後的人際關係會變差」,認為離婚者會被朋友排擠或難以再建立親密關係。
這些觀點往往過度簡化了離婚的複雜性,忽視了每個家庭的獨特處境。舉例來說,我曾接觸一位個案,她在充滿暴力的婚姻中掙扎多年,周遭親友卻總是勸她「為了小孩忍耐」,直到她最終選擇離婚,才讓自己和孩子擺脫傷害,重獲新生。
此外,對於單親家庭的孩子,社會上也存在著許多刻板印象。人們常常認為,單親家庭的孩子會因缺乏父母的陪伴而變得不幸,甚至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這種偏見忽略了許多單親家庭孩子的實際情況,許多孩子在單親家庭中依然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事實上,單親家庭的孩子也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中茁壯成長,並且有時候他們的獨立性和適應能力會更強。而且, 我看過許多單親小孩,不論在學業表現或心理健康程度一點都不輸完整家庭。
所以不要再以離婚或單親家庭小孩錯誤的偏見,嘲笑他們了。畢竟夫妻離婚也需要勇氣,離婚是一段關係的斷裂,他們與小孩都要承受關係斷裂所產生的創傷。創傷的撫平比妳想的時間還要久,你能對他們減少偏見,他們療癒的時間就會降低。
離婚的好處
雖然離婚對當事人來說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從長遠來看,它可能帶來許多積極的改變。
首先,離婚可以使雙方擺脫不健康的婚姻關係。無論是持續的爭吵、冷戰,還是更嚴重的家暴,這些負面情緒和行為對雙方的身心健康都有害。通過離婚,雙方可以重新獲得生活的平衡和內心的平靜。
其次,離婚可以提供重新開始的機會。一段失敗的婚姻並不意味著人生的失敗。離婚後,許多人發現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個人成長、職業發展和社交活動中。這些積極的生活改變不僅能提升個人的幸福感,還能促進自我實現。例如:我曾輔導一位離婚後的女性,她重返校園進修,發展事業,活出更豐富的人生。
另外,離婚也能促進個人的成長。許多人在離婚後,開始重新評估自己的生活,並努力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他們可能會參加心理諮詢,學習如何更好地處理情感問題,這些都是對自我成長的有益投資。這樣的變化不僅有助於他們的個人發展,也能讓他們在未來的關係中更加成熟和理智。
此外,對於有孩子的家庭來說,離婚可能有助於創造更健康的家庭環境。與其讓孩子在充滿矛盾和壓力的家庭中成長,不如透過離婚結束一段有毒的關係,進而提供一個更和諧的生活空間。這樣,孩子可以在雙方父母的愛護和支持下,學會應對生活中的變化和挑戰,培養堅韌和適應力。例如:我在脆上面看到是一位單親媽,她在結束了一段多年來充滿爭吵和冷漠的婚姻後,開始專注於自己的事業和孩子的教育。結果,她不僅在工作上取得了顯著成就,還與孩子建立了更加親密和信任的關係。這樣的例子表明,離婚後的生活可以同樣充實和幸福。
最後,我還發現很多人在離婚後學會更健康的相處之道,建立更成熟的人際關係。有些人發展出更緊密的親子關係,因為不再被婚姻困擾,能投入更多心力在教養上。
結論
身為心理師,我呼籲社會大眾以更開放的心態看待離婚議題。離婚不等於失敗,而是生命歷程中的一個轉捩點。每個家庭都有其獨特的故事與處境,我們不應以偏見論斷或歧視。特別是面對單親家庭時,更需要同理與支持,而非批評與標籤。唯有擺脫這些刻板印象,才能真正幫助離婚家庭走過調適期,建立健康的新生活。讓我們一起創造一個更包容、更支持的社會環境。
蓁愛惠客室-Joyce心理師
😍婚姻陪跑教練,提供每週社團諮詢。
😎及早發現婚姻中的潛在問題,讓你們在婚姻經營中無障礙。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獲取更多實用的婚姻經營訣竅,持續提升婚姻品質。立即訂閱,與我們一起共創幸福家庭! 💌💖。
歡迎訂閱電子報,我們會送「如何改變批判性思維? 重新發現自我和提升幸福感」電子書給您!
立即使用Line預約諮詢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