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閱讀重點、心得與金句分享
2024 Dec 21 戀愛心理學
- 引言
- 重點摘要
- 閱讀心得
- 精選金句
引言
“我希望一生能常懷悲憫之心,與他人互相關懷,彼此以善意相待。 ----馬歇爾. 盧森堡博士
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Nonviolent Communication-a language of life)由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Rosenberg)博士所著,致力於促進真誠且尊重的交流方式,以提升理解和連結。這本書的核心在於透過四個基本要素來改善溝通,這些要素分別是:
重點摘要
《非暴力溝通》的核心在於透過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以更真誠、同理的方式溝通,進而化解衝突,建立更和諧的人際關係。書中提出的「非暴力溝通四要素」是實踐此法的基礎:
觀察(Observation): 客觀地描述事實,不帶任何評論或判斷,有助於避免誤解。例如:「我看到你這星期有三天都比較晚回家。」、「之前我有三次提議去做某事,但你都不想去」而不是說「你總是這麼晚回家」、「你很少照我的心意去做」。
感受(Feelings): 表達自己內在的真實感受,而非指責或批評他人,表達感受其實也是在表達自己內心的脆弱,可能有助於化解衝突。例如:「我感到有點擔心。」而不是說「你讓我很失望」。區分感受和想法很重要,例如「我覺得你不在乎我」是想法而非感受。
需要(Needs):在表達感受後,說明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強求他人改變。 說明感受背後未被滿足的需求,對方就愈可能對我們的善意做出回應。例如:「我需要更多的安全感和陪伴。」、「我希望在這次會談中,我們能更受尊重」。
請求(Requests): 清楚地提出具體可行的請求,而不是命令或要求。在提出真正請求時,也必須知道自己的目的何在。例如:「我希望你以後盡量在晚餐時間回家,我們可以一起吃飯。」、「我希望你能尊重我的隱私權。」
掙脫情感束縛三階段
在掙脫情感束縛的過程中,大多數的人際關係會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感情奴隸。
認為自己應為他人的感受負責。 我們相信自己應該為他人的感受負責,認為自己必須經常努力讓身邊的人快樂。因此,我們可能會把那些最親近的人視為負擔。這種心態會對親密關係造成很大的傷害,那些認為愛就是要「犧牲自己的需要,滿足對方的需要」的人往往會有這種現象。
第二階段:張牙舞爪。我們開始生氣,不想為他人的感受負責。 我們逐漸意識到,為他人的感受負責並試圖犧牲自己、成全對方,將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當你逐漸醒悟之後,會開始感到憤怒。雖然我們已經知道自己不需為他人負哪些責任,但仍須要學習如何回應對方的需求。
第三階段:掙脫情感束縛。我們為自己的意向和行動負責。 我們會以善意—絕非恐懼、歉疚和羞愧—回應他人需要,因而得以實現自我、成全對方。要掙脫情感束縛,我們必須清楚說出自己的需要,並且讓對方知道我們也希望他們的需要能夠得到滿足。
閱讀心得
《非暴力溝通》讓我意識到,這種溝通方式不僅提升了自我覺察,還促進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與連結。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觀察而不評價、表達感受和需求,以及提出具體請求,可以大大減少衝突,提高人際關係的質量。
非暴力溝通不僅是表達自己,更重要的是用心傾聽對方,理解其感受和需求。這需要我們放下預設立場和批判,真正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
我們常常不自覺地將評論混入觀察中,導致溝通產生誤解和衝突。學習客觀地描述事實,是有效溝通的第一步。
我們的感受來自於自身的需求是否被滿足,而不是由他人的行為直接造成的。認識到這一點,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管理情緒,並以更成熟的態度與人溝通。
請求是開放的,允許對方拒絕,而要求則帶有強迫性。以請求的方式溝通,更能促進彼此的理解和尊重。
非暴力溝通不僅適用於與他人的交流,也適用於自我對話。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並學會如何以更健康的方式滿足這些需求。
非暴力溝通不僅適用於親密關係,也適用於職場、親子、朋友等各種人際關係。
精選金句
「我們的需求是人類行為的根源。」 這意思是說所有人做的每一件事情,其實都是為了滿足某些需求。這些需求可能是安全、愛、尊重、理解等。當我們能夠理解自己的需求和別人的需求時,我們就能更好地互相溝通和建立連結。
「當我們能夠真誠地表達自己,又能夠接納他人時,我們就能建立起真正的連結。」如果我們能夠開誠佈公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時也能夠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我們就能建立起真實而深刻的關係。這種互相理解和接納的溝通方式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連結彼此,減少誤解和衝突。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重視彼此的需求,而非批評彼此的行為。」非暴力溝通的重點在於了解和尊重每個人的需求,而不是去批評或責備他們的行為。這樣的溝通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對方,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讓爭吵和誤解變得更嚴重。
「非暴力溝通的關鍵在於意識到我們都有共同的需求。」這句話點出了非暴力溝通的核心,即透過理解彼此的需求,建立連結。
「批評往往暗含著期待。」當我們批評他人時,其實是表達了內心未被滿足的需求。
「透過示弱而非逞強,我們更能與人連結。」真誠地表達自己的脆弱和需要,反而更能贏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重要的不是我說了什麼,而是對方聽到了什麼。」溝通的重點在於訊息是否有效地傳達給對方,並被正確理解。
「學習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也學習傾聽他人內在的聲音。」這強調了自我覺察和同理傾聽在非暴力溝通中的重要性。
「觀察而不評論,是人類智慧的最高形式。」 — 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
「我觀察到...,我感受到...,因為...,我請求...。」 — 這是一個實用的句式,幫助人們在溝通中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察、感受、需求和請求
蓁愛惠客室-Joyce心理師
😍婚姻陪跑教練,提供每週社團諮詢。
😎及早發現婚姻中的潛在問題,讓你們在婚姻經營中無障礙。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獲取更多實用的婚姻經營訣竅,持續提升婚姻品質。立即訂閱,與我們一起共創幸福家庭! 💌💖。
歡迎訂閱電子報,我們會送「如何改變批判性思維? 重新發現自我和提升幸福感」電子書給您!
立即使用Line預約諮詢課程